中国台湾YOOY齿轮,中国台湾齿轮精度
齿轮精度是指对齿轮形状的综合误差所划分的一个等级,其中包括齿形、齿向、径跳等一些重要的参数,其中齿形是指齿的径向形状,齿向是指齿的纵向形状,径跳是指相邻两齿间距离的误差
中国台湾YOOY齿轮铸造工艺, 通常地板成型工艺就适用并能满足正常需求。至于铸钢齿轮,如从动齿轮,齿轮和惰轮,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齿轮的大多数的部位都需要加工。所以,你不需要使用更高的铸造工艺。
中国台湾YOOY齿轮进行简易诊断的目的是迅速判断齿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处于异常工作状态的齿轮进一步进行精密诊断分析或采取其他措施。当然,在许多情况下,根据对振动的简单分析,也可诊断出一些明显的故障。
齿轮的简易诊断包括噪声诊断法、振平诊断法以及冲击脉冲(SPM)诊断法等,zui常用的是振平诊断法。
振平诊断法是利用齿轮的振动强度来判别齿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根据判定指标和标准不同,又可以分为值判定法和相对值判定法。
中国台湾YOOY齿轮材料
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铸钢的强度比锻钢稍低,常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灰铸铁的机械性能较差,可用于轻载的开式齿轮传动中;球墨铸铁可部分地代替钢制造齿轮 ;塑料齿轮多用于轻载和要求噪声低的地方,与其配对的齿轮一般用导热性好的钢齿轮。
未来齿轮正向重载、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发展,并力求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和经济可靠。
而齿轮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将是进一步研究轮齿损伤的机理,这是建立可靠的强度计算方法的依据,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延长齿轮寿命的理论基础;发展以圆弧齿廓为代表的新齿形;研究新型的齿轮材料和制造齿轮的新工艺; 研究齿轮的弹性变形、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进行轮齿修形,以改善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并在满载时增大轮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摩擦、润滑理论和润滑技术是 齿轮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广采用合成润滑油和在油中适当地加入极压添加剂,不仅可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传动效率。

中国台湾YOOY齿轮齿数计算
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ha*)*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数-2ha*-2*hc*)*模数
对于标准齿轮:ha*=1,hc*=0.25;其他非标准齿轮另取
比如:M4、齿32
齿顶圆直径=(32+2*1)*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32-2*1-2*0.25) *4=118mm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中国台湾齿轮安装前准备
技术资料确认:
仔细阅读设备图纸、齿轮规格书、装配手册,明确齿轮型号、模数、压力角、螺旋角、齿隙要求、旋转方向等关键参数。
确认与之配合的轴(驱动轴/从动轴)、轴承、箱体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环境与工具准备:
在清洁、无尘、温湿度适宜的车间或装配区进行操作,避免杂质污染。
准备专用工具:力矩扳手、塞尺、千分表(百分表)、磁性表座、激光对中仪、加热设备(如感应加热器、油浴锅)、铜棒、木槌、专用拉马、清洁溶剂、白布、防锈油等。
零部件检查与清洁:
开箱检查齿轮有无运输损伤、锈蚀、毛刺。
使用清洁溶剂清洗齿轮齿面、内孔、键槽以及配合的轴和轴承位,去除防锈油和杂质,并用干燥白布擦干。
检查轴颈表面粗糙度、圆度、圆柱度是否符合要求。
二、齿轮与轴的装配
根据配合方式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
过盈配合:
加热装配法:将齿轮放入恒温油浴或使用感应加热器均匀加热(温度通常控制在80°C-120°C,具体参考材料热处理要求),使其内孔膨胀。迅速将加热后的齿轮套入常温的轴上,确保一次到位,避免中途停顿。注意:严禁使用明火直接加热!
压入法:对于小型齿轮,可使用液压压床,在轴和齿轮孔涂抹润滑油后,平稳、垂直地压入。需监控压入力,防止过大导致齿轮或轴变形。
过渡配合/间隙配合:
通常需要键连接(平键、花键)来传递扭矩。
清理键和键槽,确保无毛刺。
将键正确安装在轴的键槽内,然后将齿轮滑套到轴上,保证键嵌入齿轮键槽。
三、轴承安装
轴承选择与检查:确认轴承型号、精度等级(如P5,P4),检查轴承外观和旋转灵活性。
安装方法:
加热法:将轴承在洁净的油中加热至80°C-100°C,取出后迅速套在轴颈上,靠热胀冷缩实现过盈配合。
压入法:使用专用套筒和压力机,确保压力作用在轴承内圈(当与轴过盈时)或外圈(当与箱体孔过盈时),严禁通过滚动体传力。
定位:安装后,使用轴用/孔用挡圈或锁紧螺母将轴承轴向固定。
四、齿轮箱体组装
箱体清洁:清理齿轮箱内部,去除铸造砂、切屑和油污。
部件安装:
将已装配好齿轮和轴承的轴组件小心地装入箱体轴承座孔中。
安装另一侧的轴承和端盖。
对于多级传动,按顺序安装各级齿轮副。
预紧与调整:
拧紧轴承端盖螺栓,根据要求施加适当的预紧力,消除轴承游隙。
五、关键精度调整
这是安装工艺的核心环节,追求精度。
齿隙(背隙)调整:
使用塞尺或铅丝压痕法测量啮合齿轮间的侧隙。
通过调整轴承垫片的厚度或移动整个轴系的位置,将齿隙精确调整至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齿隙过小会导致发热卡死,过大则产生冲击噪音。
接触斑点检查:
在主动齿轮齿面上均匀涂抹红丹粉(或蓝油)。
手动低速转动齿轮,观察从动齿轮齿面上的接触印记。
理想的接触斑点应位于齿面中部,沿齿长方向覆盖70%以上,沿齿高方向覆盖50%以上。若接触不良,需微调轴的位置或更换垫片。
轴系对中:
当齿轮轴需要与电机或其他设备连接时,必须使用激光对中仪进行精确对中。
确保径向偏差和轴向偏差均小于0.05mm,以减少振动和额外载荷。
六、最终检查与测试
手动盘车:装配完成后,用手或工具轻轻盘动输入轴,应能顺畅转动至少两周,无卡滞、刮擦感。
密封检查:确认所有密封件(油封、O型圈)安装到位,箱体结合面平整,涂覆密封胶后均匀拧紧螺栓。
加注润滑油:加入规定牌号和数量的高品质润滑油至油标尺指定位置。
空载试运行:
连接动力源,进行短时间的空载试运行。
监测运行噪音、振动、温升是否正常。
再次确认无泄漏。
上一篇 : 中国台湾齿轮YOOY
下一篇 : 320型双导程蜗轮蜗杆